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于2011年4月8日-9日召开了2010年工作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教委高教处黄侃处长,理事长汪成楚,副理事长武宝瑞、刘云,常务理事、理事及各高校代表等100余人。
会议首先由武宝瑞副理事长主持。黄侃处长做了题为《“十二五”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会主题报告,分别从北京高等教育现状、教学改革成果与思考、“十二五”建设重点三方面阐述了未来五年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他说,在过去的五年中,北京市围绕“质量工程”一期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建设思路按照两条主线来展开,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是北京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北京高等教育的一个弱点。在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方面,北京市围绕着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产业成长,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并建立了一个预警平台,来引导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来关注专业建设。在实践教学这一主线上,提出了大实践观的问题,希望高校通过将“质量工程”的各个单项变成一个集合,从而成为一个整体实力,因此在2009年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分类指导,开展跨学校或全校性和多院系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除了这两条主线外,在机制和体制创新方面采取了共建的模式,包括部委院校和市属院校的共建和教学共同体建设等,并通过实施质量年报制度来作为质量保障的一个手段。黄处对“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果也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并指出了还存在综合性较差、共享和示范性还有待提高、中青年教师学生的参与不够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开放融通的首都高等教育体系,总体方针是服务发展、提升质量、深化改革、统筹资源、优化环境、促进和谐。黄处介绍了教育部高教司在“十二五”期间的五个主要着力点,即转变观念、优化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形成质量保障体系,“质量工程”二期将围绕“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生创新为重点”这一思路来开展教学质量深化工程。随后对未来五年的具体建设内容逐一做了细致阐述,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计划、课程体系综合改革计划、实践教学综合改革计划、创新行动计划与国际视野拓展计划、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学管理建设计划、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计划、高校合作共建计划、教学管理与监督机制建设计划、教学改革促进计划。最后,黄处长对在实验教学战线上、实验管理战线上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对高教处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随后,刘云副理事长主持了研究会会标发布及颁奖仪式、2010年学术征文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结束后,汪成楚理事长向大会做了2010年度工作报告。他从当好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做好上级布置工作,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对研究会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随后汪理事长又从学术研究、交流培训、专项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计划和部署,主要工作包括继续开展学术征文活动,鼓励在实验室一线工作的老师开展学术研究;积极组织交流培训,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社会效益;配合组织示范中心验收工作,编写示范中心专辑第二卷;启动换届工作,保证研究会工作顺利衔接。最后,他代表实验室工作研究会衷心感谢市教委及高教处、北京市高教学会和全国研究会领导的帮助指导,感谢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在最后一年里将继续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做好换届工作,将研究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4月8日下午,研究会举行了获奖学术论文交流,由刘云副理事长主持。大会邀请了四位获奖论文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发言,分别是:北京联合大学孙晓琨《以技术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北京师范大学叶伟萍《基于绩效管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北京工业大学张红光《以创新学分为切入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北京化工大学赵百英《高校实验室人身安全保障研究》,分别就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安全问题四个比较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秘书处 张文璐供稿)
2011年4月28日